瀘州肥兒粉嬰童輔食
“瀘州肥兒粉”早先的產品叫“瀘州米羹羹”,其作坊生產始于清康乾盛世,興于嘉慶道光兩朝,后隨清朝晚期國勢衰微,戰(zhàn)亂不斷,瀘州米羹羹生產作坊只能慘淡經營,新中國成立以后才有了較大的發(fā)展。
據史料記載,清嘉慶年間,瀘縣衣錦鄉(xiāng)蔣宗明小時離家走散后流落貴州遵義,曾在一家制米羹羹作坊當了多年學徒。成人后回到了家鄉(xiāng),于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從衣錦鄉(xiāng)遷到瀘州小市,用三間房開起了“瀘州米羹羹”生產作坊!井敃r的制作就按傳統(tǒng)除了大米外,加入黃豆、綠豆以提高營養(yǎng)、清熱以及解決嬰幼兒體內普遍的熱濕問題,并按瀘州城鄉(xiāng)喜歡用雞內金預防小兒食積的風俗,以及金元四大家“補土派”代表李東垣(1180--1251)的專著《脾胃論》一書中“肥兒粉” 結構特點和將流傳很廣的吳中名醫(yī)謝元慶 “弱者能強、瘦人能肥、效應如神”的“肥兒丸”配方(“肥兒丸”方于1842年《良方集腋》中),經指點及經驗積累遂取其中精華,使“瀘州米羹羹”配方日臻完善,奠定國保配方的基礎。從此“瀘州米羹羹”有了名聲】。后傳至其子蔣愈中,清同治十二年(1873)蔣愈中逝世,其生產作坊轉讓給瀘州米商吳世曾。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何從之接手生產。1936年何汝彬子承父業(yè)。瀘州解放后,何汝彬將生產作坊遷進城內魏家街。直至1956年何汝彬將米羹羹作坊與國家投資新成立的瀘州市新生肥兒粉生產組(是當時國內極少數(shù)經國家財政部、輕工部、國家食協(xié)等單位批準創(chuàng)建的嬰兒補充食品生產組之一)合并,由陳雅南任廠長,瀘州米羹羹才以“瀘州肥兒粉”名稱形成自己的名號。在不斷研發(fā)過程中曾與瀘州醫(yī)學院、四川保健食品協(xié)會共同研發(fā)修正使瀘州肥兒粉的國保配方終至于完美和成熟。
瀘州肥兒粉是有著兩百年歷史傳承和六十年創(chuàng)牌與建廠史的輔食,產品具有“健脾開胃、均衡調理”功效,廣受消費者的認可與好評,F(xiàn)瀘州肥兒粉攜手火爆嬰童網面向全國誠招代理商。